新概念英语其实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,任何知识点重复多了,自然也就更容易掌握。英语成绩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。
从时间的运用上,有点类似现在流行的“碎片化学习”,即尽量用零碎的时间来读英语。然而,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。
碎片化学习的本质是,学习的内容是碎片化的,东一头西一头,没有一个系统,目标也不明确。空闲的时间,打开手机,看看几篇文章或几个视频,了解一点东西,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。这不叫学习,叫打发时间。
如果以学习为目标,那么不仅零碎时间要利用,整段的时间更要利用。我当年读《新概念英语》也有连续30-60分钟的时段,基本安排在周末或者没有课的早、午、晚时段。
见缝插针读英语,是为了化整为零,减少对嗓子的负担,同时也能尽量利用不知道干啥好的时段。
对于大学生来说,课程安排不像中小学那么固定,经常是上午一节课、下午一节课、晚上一节课,中间就空出了许多自由安排的时间。还有各种比赛、活动要参与,难免有不少时间碎片,既不足以专心做一件事,浪费又太可惜了。
比如,11点半下课回到宿舍,距离去饭堂吃饭还有20分钟,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重要的事情。所以,很多人就选择打一盘游戏,或者看一些电视剧,甚至聊聊天。看书的话,才下课,不是很勤奋的学生,基本不会这么干。
所以,利用这5-20分钟的时间碎片,就可以读几篇英语了。我以前经常是这样:
1.早上起床洗刷后,出去跑步
2.回来洗澡,然后读几篇
3.去饭堂吃早餐,回来又读几篇
4.出发去上课之前,又读几篇
5.下课回来以后,又读几篇
6.午饭后,又读几篇
7.午睡后,又读几篇
8.下午放学回到宿舍,又读几篇
9.去饭堂吃饭回宿舍,又读几篇
10.学习完之后,又读几篇
11.洗澡之后,又读几篇
如果当天的课不多,又没有别的事情忙,比如踢球或者班级活动,基本都能凑齐50遍,完成当年计划的目标了。每个时间段,大概都有20分钟左右,足够我读8-5遍的了。
那年12月31日,外面正在跨年倒数,我在宿舍的阳台读英语,因为当天还没有完成50遍。就这样,吭哧吭哧,差不多六个月把整本书读完了100遍。
我的目标是很明确的,就是要把书读100遍。每一次的碎片化读书,都是在往同一个缝插针,插到一定程度,口子就开了,后面就很轻松了。
所以核心不是在于怎么见缝插针,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往同一个缝插针,目标始终不能动摇。
这件事也形成了我全新的学习习惯,即用灵活、机动的方式来学习大块的内容。只要每天都能安排几个小时段,在每个时段都能专注,那么效果不会比连续的一个大时段差。
我工作以后,就在包里装本书,带到单位去。提前一点上班,看看书,到点了再开工。中间要是事情不多,我也看看书。下班前,活差不多干完了,也会看看书。下班回家,如果想看就再看,不想看就不看了。这样,差不多一周就能看完一本书,一年下来有个50本的阅读量。
积少成多,反正不要瞧不起这零零碎碎的10-20分钟,日子长了都是非常可观的学习时间。
关键还是专注,对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目标明确,而且决定了要把事情做好。那么,肯定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实现目标。如何规划时段,就是一个时间管理的技能问题了。
读《新概念英语》100遍,看起来是很难的事情,当年我同学就觉得很不可思议。实际上不是,每次把一篇课文读20分钟,能有多难呢?就张张嘴,手脚都不用动,比蹲厕所拉屎还简单。
只不过我们容易把本来是分散在不同时段的事情,叠加起来,然后望而生却。让你1顿把100顿的饭吃完,你也觉得难上天了。有了这种心态,就不会开始去做容易的事情了。读100遍,不过是把读1遍重复了100次而已。
《道德经》说得好,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攀登。大多数难的事情,都可以拆解,分成难的部分,不那么难的部分,和易的部分。我们就从易的部分开始下手,解决这个部分,不那么难的部分,也就变易了。难的部分,同理,也是会变易的。
因为我们在做易的部分、不那么难的部分时,经验、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,早已不可同日而语,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会不断涌现,自然难也就不再难了。
新航道重庆学校 :cq.xhd.cn
新航道重庆学校电话:400-185-9090
推荐阅读:
那针对不同的大学,A-Level课程如何选课?选课原则是什么?选课中存在哪些误区?